丛集性头痛系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、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密集发作性的剧烈的血管性头痛。大多局限于一侧眼眶或眼球后、额颞部,为一种尖锐性、穿凿样剧痛,常固定与春季或者秋季季节交替时发作、持续数周,故称丛集性头痛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一般男性多于女性。
丛集性头痛可表现为发作性和慢性持续性两种类型,前者至少有两个发作周期,后者为持续性头痛,一年内无缓解期或缓解期少于14天。
西医认为与下丘脑部的功能障碍有关,5-HT能介质的异常对丛集性头痛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。中医则认为跟风邪袭络以及个人嗜酒和长期吸烟患病率较高。
丛集性头痛其临床特征:
(1)主要侵犯男性,男女之比为4:1-3:1,此点与偏头痛正好相反。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30岁,而偏头痛多在青春期首次发病。
(2)丛集性和一侧性:发作期基本在固定阶段内定时、反复密集发作,每日一次至数次,每次持续半小时到三小时,少数长达3小时,亦可连续发作,一天数次或数日一发,每次发作可自然终止,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因人而异;但对某一人而言,疼痛多是相对固定于一侧眼眶或眼球后、额颞部不变。常在夜间痛醒,大量饮酒和服用血管扩张剂后可引发或加重头痛。发作间期可为数月至数年。
(3)周期性、季节交替性发作和缓解:其头痛多在春季或者秋季季节更替时周期性发作,群集期一般持续发作3-16周,有较长的可以持续发作数年。缓解期完全正常与常人无异。一组72例丛集性头痛的自然病史如下:缓解期1年占54%;每年规律性、丛集性发作占86%;丛集发作持续时间固定占69%;每天发作频率规律者占51%。
(4)来去匆匆,无影无踪:丛集性头痛开始无先兆,起病10分钟左右达到疼痛高峰,数十分钟后疼痛隐退,无影无踪。恢复后患者精神焕发,谈笑风生,与发作时痛不欲生判若两人。
(5)伴随症状 :疼痛性质特殊,丛集性头痛常伴有病侧球结膜充血,流泪流涕,面部出汗异常,眼睑水肿和Hornet征。而无偏头痛的恶心呕吐、怕光怕声、喜静欲睡之特点。
|